59歲巴金森女藥物控制不佳 「深層腦部刺激術」找回行動力

59歲的黃女士,因為腦部手術開刀引發「巴金森氏症」,吃藥控制5年以上,但仍然無法控制病情,不但不良於行,也出現嗜睡、身體異動等藥物副作用。經過醫師評估,進行腦部下丘置入電流刺激晶片的「深層腦部刺激術」,讓她逐漸恢復走路能力,生活也慢慢可以自理。

(黃仲丘報蘆竹汽車貸款中和汽車貸款導)

巴金森氏症發病年齡主要集中在65到80歲,根據衛福部去年公佈的二十大死因統計資料顯示,「巴金森氏症」從2011年19名攀升到16名。大約每10萬人中有400人罹患此病。

59歲的黃女士,10多年前罹患「紅斑性狼瘡」,緊接著又發現左腦出現15公分腫瘤,開刀切除後,影響到三叉神經,從此四肢開始變得僵硬,且漸漸無法行走,最後確診罹患「巴金森氏症」,吃藥控制3到5年,黃女士也開始出現嗜睡等藥物副作用。台中榮總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李旭東說:「有些藥物會有些異動,當然藥物有些吃了更會有些嗜睡,異動就是身上會有不自主的動作軀體還有頭頸部會有不自主的蠕動,異動是因為藥物引起的,異動太厲害、或是整個病情的僵硬太厲害,行動緩慢太厲害,可能都會影響到她走路。」

持續用藥超過5年,但病情卻無顯著改善,之後黃女士在醫師建議下,在腦視丘下核植入電極,以電流刺激腦部神經的「深層腦部刺激術」,術後恢復狀況良好,可以正常走路,日常起居自己來也沒問題。

李旭東建議,帕金森患者最好是70歲以下的年長者再進行深層腦部刺激術,健保署目前針對診斷為原發性巴金森氏症、發病五年以上,藥物治療一年以上無反應者、長期服藥後產生不良反應而無法繼續服、病人情況良好,無失中和農地貸款智症、無其他嚴重的內外科疾病,以及無藥物無法控制之精神疾病、腦部磁振造影(MRI)檢查正常的患者,提供健保給付,健保署統計每年約有150人能夠受惠。

提醒民眾50歲後如果出現單手靜止型顫抖、抖腳、下巴抖、僵硬、面部無表情等,可先透過網路搜尋「巴金森自我評估量表」自評,並就醫檢查。

(圖片說明:59歲黃女士)

信貸化怎麼貸款比較會過件

新聞來源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59歲巴金森女藥物控制不佳-深層腦部刺激術-找回行動力-084743849.html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hx82ef33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